期刊简介

               1986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刊物之一, 2002年全面改版,彩色印刷。面向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以“传播医学信息,引领临床实践”为宗旨,及时报道中华医学会及其各专科分会、地方医学会的工作动态,以及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前沿进展,同时关注交叉、边缘、疑难医学话题和医学人文,致力于跨学科的交流与融合。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协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803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178/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5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8039
  • 国内刊号:11-5178/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杂志2009年第2期文章
  • 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集萃

    2000年1月-2008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顾东风教授等科研人员,开展了微卫星全基因组家系扫描的连锁定位以及高血压和冠心病候选基因的病例对照关联研究.采用两阶段重复验证,筛查和定位国人高血压和冠心病易感基因群,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联合致病作用.......

    作者:徐曼 刊期: 2009- 02

  • 从抗击SARS和抗震救灾看不同公共卫生应急中影像医学的作用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公共卫生应急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引起公共卫生应急的原因包括传染病的暴发、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大型交通事故和食物中毒等,其中,传染病暴发和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卫生应急通常范围较广,影响也较大.近年来,在我国就发生了两次大范围的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即2003年的抗击SARS和2008年的抗震救灾医疗,这两次事件恰好分属上述的应急事件,且都具有牵涉范围大,影响广......

    作者:杜祥颖;李坤成;王志群 刊期: 2009- 02

  • 中华医学会2009全年学术会议信息发布

    中华医学会2009年学术会议计划所列出的学术会议系由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分会及中华医学会有关部门提出,经中华医学会第23届理事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第5次会议审议及第7次常务理事会审批通过,并报中国科协备案.计划包括中华医学会及各专科分会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和国际或双边、地区性学术会议.......

    作者: 刊期: 2009- 02

  • 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在京颁奖韩启德副委员长等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陈竺部长出席并讲话

    本报讯(记者常静)八年诚吐哺,今朝花满枝.2009年1月9日,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颁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常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卫生部部长陈竺,卫生部副部长刘谦,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齐让,解放军总后姨一部副部长陈新年,武警卫生部部长时立强等领导以及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册,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出席在会,向获奖代表颁发奖杯.获奖证书及奖金.......

    作者: 刊期: 2009- 02

  • 回首不平凡的2008年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在中华医学会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在地震救援、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继续扩大学术交流、积极促进学会的对内对外联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以下对分会2008年开展的工作进行回顾.参与四川汶川大地震救援1.地震救援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当地重大人员伤亡,大批颅脑创伤和脊髓脊柱创伤患者需要神......

    作者: 刊期: 2009- 02

  • 影响高压氧疗效的因素

    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高压氧的疗效,但其中主要的有3种:①治疗时机,②治疗剂量,③辅助治疗.在这3种因素中,以治疗时机为重要,以治疗剂量为复杂,以辅助治疗容易被忽视.......

    作者:肖平田 刊期: 2009- 02

  •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二)(2008年修订)

    [治疗]一、治疗的目标(1)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2)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3)使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4)预防哮喘急性发作;(5)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6)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二、防治原则哮喘控制治疗应越早越好.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刊期: 200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