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杂志

期刊简介

               1986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刊物之一, 2002年全面改版,彩色印刷。面向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以“传播医学信息,引领临床实践”为宗旨,及时报道中华医学会及其各专科分会、地方医学会的工作动态,以及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前沿进展,同时关注交叉、边缘、疑难医学话题和医学人文,致力于跨学科的交流与融合。                

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时间:2024-12-06 10:28:44

  非感染性心内膜炎(non-infective endocarditis)是指不是由病原体直接引起的心内膜炎;在心瓣膜上形成无菌性血栓性疣赘物。风湿性心内膜炎就是一种常见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此外,还有以下几种类型。

  1.赘疣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赘疣性血栓性心内膜炎(endocarditis verrucothrombotica)以血液凝固性过高和(或)消耗性血液凝固病为基础,例如可因肿瘤崩解产物(如腺癌的粘液)、休克、内毒素血症和恶病质而引起。因此,相应地又称为肿瘤心内膜炎、休克心内膜炎及消耗性心内膜炎。大多数侵犯左心瓣膜,心房内膜偶尔亦被累及。在心瓣膜闭锁缘形成1mm大或以上的血小板血栓,有时呈息肉状。

  2.Libman-Sacks血栓性心内膜炎(Libman-Sacks thrombotic endocarditis) 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心瓣膜(主要见于二尖瓣和三尖瓣)闭锁缘可见一些2~4mm大的粗糙疣状血栓沉积物。

  3.Lбffler纤维增生性壁性心内膜炎(endocarditis parietalis fibroplastica L?ffler) 颇为少见,几乎只见于男性。特点虽几乎只侵犯心壁内膜,好发于左心室并累及心尖区,但从不侵犯瓣膜和腱索内膜。病因未明,属感染变态反应范畴。早期可见嗜酸性心内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伴有心肌坏死及心壁内动脉炎。坏死物被富含嗜酸性粒细胞的肉芽组织所清除吸收,最后形成瘢痕。被累心内膜可呈白色腱样外观,可并发附壁血栓。心包炎后期可发生纤维化、钙化而形成所谓铠甲心。